诞生在全城发热时
<p>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宝宝和所有爱他的人</p>
入院
2022 年 12 月 25 日 10 点 05 分,一对夫妇抵达医院准备生产,两人的 24 小时内新冠核酸检测报告都是阳性。
怀着无比忐忑的心情,这位丈夫把医院的医生护士问了个遍:
如果宝宝感染新冠该怎么办?
得到的答复有:
我们也不清楚;
目前没有遇到,没有这方面的经验;
这个情况不好说;
我不想为难医护人员,而且我心里其实知道个大概。如果有新冠症状,可能会像有先天缺陷的宝宝一样直接送到新生儿科抢救。这是最坏的情况!
是的,这位焦虑的丈夫就是我。在此之前,我已经焦虑了半个月,情况却愈发严峻。如果用成语形容:四面楚歌,分身乏术。
放开
2022 年 12 月 07 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“新十条”,放开新冠管控。
大家都知道迟早要放开,但是我没想到会这么急,这么彻底。这不是 90 度急转弯,这是 360 度原地调头,让人措手不及。
而且,放在 10 个月前,我更预测不到持续三年的疫情防控会在今天放开,在我宝宝预产期临近之时。
如果有预测未来的能力,我们根本不会冒这个险、受这个罪。
12 月 13 日,周边同事开始出现感染,正巧我认为自己也有点头晕,为了避免传染给家人,在核酸结果未出之前整晚都不敢回家,还好没有中招。
但是防不胜防,当感染高峰期到来时,尽管我们一家人极力避免跟外界接触,我们还是感染了,源头至今不明。
我们只在拿快递、拿菜、扔垃圾时出门,我甚至把年假全用了只为居家办公。但是医院提前告知,不论阴性阳性,住院需要 24 小时核酸报告,我们不得不每天排队做核酸。
四面楚歌
12 月 20 日下午,我妈和老婆同时病倒,发烧、乏力,只能在床上躺着,家里只剩下我还能干活,也就是网上戏称的“奥密克戎会给每家留个做饭人”。
新冠主要靠自愈,治疗只能缓解症状,低烧捂着出汗,高烧优先考虑物理降温。还需要帮病人提高抵抗力,提供鸡蛋、牛奶、橙子等,补充蛋白质、维 C 等营养。
孕妇临产本来就很痛苦,还附加上新冠感染的症状,一夜不知道要折腾多少次。
除了“天选家务人”,我还是“天选打工人”,19 号到 23 号五天时间,需要上线 2 个项目,进度很赶,每天被一堆人找,只能分个轻重缓急。
就在我以为自己是“天选之人”(传说中的无症状感染者)时,我也出现了症状,比她们晚一天。
20 号深夜,一开始我的症状很轻微,嘴很干,频繁喝水还是感到渴,但是不影响干活。到了 21 号深夜,我开始发烧,腰酸腿酸的程度加重,只能靠哼哼唧唧舒缓,坚持把项目上线了。
当天晚上,我比平时早很多感到疲劳,打理好一切之后我钻进了被窝,捂出一身汗,另一天早上满血复活。虽然我不是“天选之人”,但是“天选家务人”还是名副其实的,即使有症状也能无缝衔接。
发烧在一两天之后都退了,但是新冠非常狡猾,你以为好了,其实才刚刚开始。它悄无声息地感染了肺部,然后持续咳嗽。
分身乏术
22 号晚上,我本来应该加班上线第二个项目,但是我老婆出现了临产征兆,必须立刻去医院,工作只能移交给兄弟们。
经过一系列检查,医生认为征兆不规律,要么入院待产、要么先回家,考虑到入院不允许家属陪伴,但是孕妇需要人照顾,只能回家熬着。
这个时候我还庆幸宝宝没有出生,因为家里所有人都阳了,很怕会传染给宝宝,最好等我们都转阴了再出生,但是这显然由不得我们。
23 号临产征兆依然不规律,同一时间,我妈咳嗽加重了。而且,她的症状和我们不一样,我们咳久了能咳出浓痰,然后就舒服了,她是一直干咳,什么都咳不出来,因此咳嗽不停。以我有限的认知,这是炎症在肺部深处的表现。
24 号早上,我有两件事情:送我妈去医院治咳嗽;带我老婆做核酸。
核酸采样点在放开之后缩短了工作时间,上午 11 点就结束了,但是今天我老婆身上太痛了,跟本走不动路。
我希望能上门做核酸或者把试管带回家采样,问采样点,表示他们是社会人员,不是社区工作人员,建议我找社区。因为时间太早,社区还没上班,好不容易找到了人,告诉我放开之后上门做核酸的服务取消了,并且表示放开之后医院不需要核酸报告了。
我说医院明确要求住院持有 24 小时核酸报告、不论阴性阳性,孕妇走不动路才找你们上门做核酸,不然我何苦呢?社区最终的建议是借轮椅给我们。
另一边,医院预约的时间快到了,我脱不开身,只能让我妈先去,随时电话联系。等我忙完跑到医院一看,她把分诊误认为是挂号,然后到呼吸科白等了一个小时。
原来自从放开之后,医院修改了挂号流程,先测温分诊,然后呼吸科只能去人工窗口排队挂号,互联网渠道、院内电子设备统统不能挂呼吸科。近期医院人满为患,几乎全是咳嗽的,呼吸科挂号窗口排起了长龙。
做完肺部 CT 扫描,等报告的时候,发现老婆那边联系不上,4-5 个电话都打不通。这下给我急坏了,不等回诊看报告直接飞奔回家,还好没事,只是没接到电话。
然而医院这边,我妈被医生确诊为病毒性肺炎,这个病毒不用想就是新冠!在电话里,我妈用着低沉的声音喊我回去陪她继续看病。在诊断结果出来之前,她的态度是“我没事,不用去医院”,要我强烈要求才肯去。
和老婆约定了定时报告机制后,我又火速跑回医院。医生单独跟我说,先打几天吊瓶看看效果,如果病情继续加重,可能会有生命危险,那就只能转去瑞金医院,这里无能为力!
一边是随时可能生产,一边是可能危及生命的病毒性肺炎,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经典话题:如果你妈和你老婆同时掉进水里,你先救谁?
但凡有一点希望,我两个都想救!
千里驰援
输液需要去急诊挂号,然而急诊更是堵的水泄不通,时不时还送来几个急救病人。等走完所有流程,终于打上吊瓶,已经是下午两点。
考虑到现在的情况,我只能向千里之外的父亲紧急求援,希望他火速赶来照顾我妈。他上周也感染了新冠,这才刚好就要来支援我们。
后来证明,这次求援差点就来不及了。第二天 25 号一早,我爸坐上最早的一趟高铁,于 13 时 59 分抵达上海,而我是在当天 11 点 31 分进入医院,中间大概有 5 个小时、一顿午饭,我妈无人照顾。
生产
经过前几天的煎熬,医生认为这次可能真的要生了,让我们办理入院待产手续。
医院的待产室很大,病床的升降功能很强大,仪器持续监测着,一开始我老婆住的挺舒服,但是到了深夜临产疼痛加剧,咳嗽开始控制不住。
在此之前,她一直尽量避免咳嗽,因为咳嗽时腹部会剧烈震动,怕影响胎儿。孕妇不能吃药,只能喝热水润喉止痒,效果很好,咳的很少。
此时上面的方法已经失效,现在我们无计可施。在后来的几个小时内,疼痛不止、咳嗽不断,甚至两度压迫到胎儿,胎心骤降,把医生给吓到了。
医生建议我们顺转剖,实际上在确认签字之前,医生已经人工把羊水刺破了,这就必须得生了,顺产条件还没达到只能剖腹产,留给我的只有一种选项。
当时我以为是在做检查,然后老婆告诉我医生把羊水刺破了。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操作,我完全不懂,我只能相信他们,依靠他们。可能是出现了危机不得不紧急刺破羊水吧,我这样想,然后也得到了老婆的点头确认,在文件上签了字。
之后的几个小时,我去住院部办理手续,独自一个人在病房里等待。
住院
我来到住院部,护士要求我出示核酸报告,我给她看了,她叹了声气嘱咐我进来后别在房间外到处乱走。
我拿着行李进入病房,护士让我展开行李,做好迎接妈妈和宝宝的准备。我在那里心神不宁、来回踱步、不知所措,心里还在想着如果宝宝阳了该怎么办。
我总能快速调整状态,走到卫生间去洗手,用较烫的水反复洗,希望把手上的病毒清除,直到我的手已经烫红了,我才愿意相信手洗干净了。
然后我开始展开行李,每拿出一件东西都用酒精消毒,然后去洗手,像魔怔了似地想把病毒清除。
此时的我就是愿意相信,我多做一点事情,多清除一些病毒,宝宝出生后感染的可能性就会少一分,只要我做的足够多了,宝宝就会没事!
26 号凌晨 2 点多,老婆被推进病房,护士说母子平安,我开始遵照医嘱照顾老婆,但是按照医嘱前 6 个小时她不能吃、不能喝、也动不了,必须熬到早上 8 点 50 分。
凌晨 4 点,在护士的带领下,我推着车去接宝宝。在去的路上记住颠簸点,以便回来的路上载着宝宝能稳点。
万幸,宝宝是健康的,没有发烧咳嗽,后面也没有感染,应该是在妈妈体内有了抗体,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。
新手奶爸
在宝宝出生之前,我很担心照顾不好宝宝,冷了、饿了或者弄疼了。但是,当宝宝出现在我面前,一哭,我脑子里想的只有怎么解决问题,什么恐惧都不存在了。
你第一次当宝宝,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,在这里指望不上别人,你就是给我练手的,有什么照顾不周的地方请多担待,我一定知错就改。
刚出生的宝宝比较简单,隔三个小时喂一次奶,哭就是饿了、拉了或者不舒服,冷热全靠空调恒温,需求都满足了就很乖很可爱。新手奶爸上道很快,已经游刃有余。
但是,宝妈咳嗽的问题还是很棘手,伤口还在愈合阶段,很担心崩开,要咳又不敢咳。好在医生检查之后,确认伤口很牢靠,咳嗽不会影响,实在怕就压一下腹部。咳嗽还造成了呼吸困难,血氧含量降低时,需要用呼吸机供氧。
我自己也在咳嗽,冒虚汗,穿外套出汗、不穿又冷,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冷还是热。除了照顾好他们,我也必须照顾好自己,多喝热水,有空就争分夺秒地休息。
第一天下午我整个人都是迷迷糊糊的,有人让我办出生医学证明、疫苗接种证,我记录一下就不管了,能拖就拖,把精力集中在我们三个人身上。
晚上护士看到我睡在沙发上没有被子,提醒我其中有个枕头可以拆开当被子,还鼓励我千万不能倒下,真的很感谢这群天使的指导和鼓励。
后续
自从宝宝诞生以来,所有的事情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。
宝宝身体健康,喝奶排便都正常,甚至连黄疸都没有;
老婆身体按照预期恢复,虽然伴随着痛苦,但是好转的趋势稳定;
我妈咳嗽也缓解了,常规治疗有效果就不会危及生命;
住院的这五天时间里,全家人新冠都转阴了,咳嗽几乎没有,正好可以在出院前给家里消毒;
这一劫,真的是有惊无险。不敢说宝宝是福星降世,但至少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信念,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!
爱心
上海的感染高峰期来的比较晚,但是紧缺物资和药品依然比较难抢,尤其是适合孕妇、婴儿的退烧药。
就在为买不到孕妇退烧药发愁时,23 号晚上,有一家人主动联系我们,问是不是有孕妇,为我们送来了几片稀缺的对乙酰氨基酚。
我不擅长言语表达,当我收下药品之后,只知道一个劲的说谢谢,然后目送这一家人离开。大哥的妻子让女儿对我挥手道别,他们眼里全是温柔与善良。
看着这一家人远去的背影,我终生难忘!
时间线
12.07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“新十条”,放开管控
12.20 下午 母亲和老婆病倒,发烧、乏力
12.20 22:38 我出现轻微症状,干渴、腿酸
12.21 21:27 我出现明显症状,发烧、腰酸、腿酸
12.22 20:51 临产去医院,医生认为征兆不规律
12.24 11:22 母亲咳嗽加重,确诊病毒性肺炎
12.25 11:31 老婆办理住院生产手续
12.25 13:59 父亲驰援,高铁抵达上海
12.26 0 点许 咳嗽两度压迫胎儿,医生建议顺转剖
12.26 01:30 宝宝诞生
12.26 02:46 老婆推进病房,护士说母子平安
12.26 04:00 接宝宝回病房
12.28 14:29 办理疫苗接种证
12.29 14:43 办理出生医学证明
12.30 16:11 申请顺产乐导退费
12.31 09:07 办理出院手续,回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