颜色是什么?
人类视觉
颜色是什么?
人类基于自身感受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,需要加上一句限定语:人类看到的颜色是什么?
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:光学三原色,红、绿、蓝。
但是,我们眼中的世界并不真实。我们看到的一切,都是由视网膜细胞捕获光信号,再传输给大脑处理,最终呈现出我们看到的视觉效果。
光信号和电信号一样能被干扰,致幻蘑菇中的一些成分能干扰大脑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,影响人的视觉,因此会产生一些奇幻的视觉效果。
热爱吃菇的云南人深受其害,温暖潮湿的亚热带雨林盛产蘑菇,并且种类丰富,包括外形白杆杆、红伞伞的毒蝇伞。
在视网膜上,视锥细胞负责感知光度(较强光)和色彩,视杆细胞仅能感知光度,不能感知颜色,但其对光的敏感度是视锥细胞的一万倍。
比“色”大会
人类视觉系统只有三种视锥细胞,分别感知红色、绿色和蓝色,这就是三原色的理论依据。在灿烂缤纷的世界中,即使面对似锦的繁花,我们也可能犹如色盲。
狗只有两种视锥细胞,对蓝色和黄色敏感,人类可以认为它们是“红绿色盲”。
鸟类的视力比人类强,有四种视锥细胞,红、绿、蓝和紫外线。此外,鹰的眼睛可以变焦,能轻松发现数千米外的一只兔子;属于昆虫的苍蝇,它的复眼就像一组环绕的摄像头,拥有接近 360 度的视觉范围。
皮皮虾拥有十六种视锥细胞,堪称一绝!
各个动物拥有的能力强弱,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。狗拥有更强的嗅觉,也就不需要那么强的视觉,而鸟类为了高速飞行,需要较强的视觉能力。
不仅物种间的视觉存在差异,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差异,只是大部分人的差异不大,在一个能形成感知共识的范围内。
现代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,物种进化速度已经跟不上人类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。当鸟类频繁撞上玻璃,当化学制品污染土地,当海洋生物误吞塑料垃圾,我们该认真反思那些害人害己的有毒经济的合理性!
物体的颜色
光在传播时是一种电磁波,颜色来源于光的频率,不同频率对应不同的颜色,高频和低频段对人类不可见。
太阳光、灯光、火光、萤火虫尾光等等是直射光源,颜色遵从三原色。但是,我们看见的大部分物体本身不发光,是反射光入眼,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反射什么频率的光。
如果在白光照射下,物体呈现绿色,说明它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,只反射绿光。
如果吸收所有颜色的光,就表现为黑色。
如果反射所有颜色的光,表现为白色。
如果可以透过所有颜色的光,则表现为透明。
在地球上,白天由于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散射,整个天空都是蓝色的;到了晚上,散射与反射大大减弱,我们才能看到宇宙的本来面貌,空洞的宇宙中点缀着漫天的繁星。
如果天空有云,地面的反射光会在地面与云层之间反复漫反射,形成一朵朵白云。如果厚厚的积雨云覆盖天空,没有足够的太阳光射到地面,云会变成黑压压的一片。
日常用的镜子,往往是一层透明玻璃,底部均匀铺满金属镀层,将入射光原样反射。